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現代詩人、散文家。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建筑專家。安徽合肥人。1950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建筑系,師從徐中、沈玉麟、劉福泰、盧繩等建筑大師。1952年,院系調整,彭一剛隨唐院建筑系并入天津大學。1953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土木建筑系建筑學專業。天津大學教授、建筑學院名譽院長。長期從事建筑美學及建筑創作理論研究。在建筑美學方面,從古典建筑構圖到現代建筑空間組合規律以至當代西方建筑審美變異等,都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西方建筑理論的同時,還對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特別是古代造園藝術及民居、聚落等的形態、景觀,運用當代空間理論及藝術心理學等科學方法進行分析研究。這些研究既滲透了古今中外的哲學、美學思想,又緊密聯系我國當前的建筑創作實踐,取得了重要的成果。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有《建筑空間組合論》等書,曾獲過梁思成建筑獎,參與設計威海甲午海戰關館。
馬寅初(1882—1982),漢族,浙江嵊縣(今嵊州市)人,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學家、人口學家。新中國建立后,他曾擔任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校長等職。1957年因發表“新人口論”方面的學說而被打成右派,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得以平反。他一生專著頗豐,特別對中國的經濟、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貢獻。
陳立夫(1898年—2001年),浙江省吳興(現湖州市)人,名祖燕,號立夫。父陳其業,字勤士,兄陳祖燾,字果夫。另外曾化名李融清、辜君明。陳立夫是20世紀中國的重要人物之一,中國國民黨政治家,大半生縱橫政海,曾歷任蔣介石機要秘書、國民黨秘書長、教育部長、立法院副院長等各項要職。尤其作為有留美背景的教育部長,在戰亂期間對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著的貢獻。國民政府遷臺后移居美國,潛心研究中華文化,推動中醫藥的發展和國際認可,晚年竭力推動海峽兩岸的交流。
榮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親是著名的“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畢業于天津大學,體育愛好者,上大學時是“職業棒球手。1986年,榮智健進入中信香港任董事總經理,在國務院支持下,進行了一連串收購,然而最重要的,是借殼香植球的泰富發展上市,正式易名中信泰富。1987年2月,香港中信以13億港元購入12.5%國泰航空股權,是香港中信首項重大投資,國務院借給中信香港八億元,讓中信展開各項投資。曾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2009年因投資外匯巨虧而辭去中信泰富集團主席。